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算力产业发展成果,系统部署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算力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优布局、更深融合的新阶段提供行动指引。
从发展成果来看,中国算力产业已取得规模化、高质量突破。截至2025年6月底,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攀升至788 EFLOPS;运载力方面,规划建设超过250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东数西算”集群间光层直达链路已拓宽至1232 Tbps,干线400G端口数量增至14060个;存储力总规模突破1680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一系列数据不仅体现了中国算力基础设施的硬实力,更标志着产业在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发展上迈出关键步伐。
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熊继军副部长明确了“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核心目标。当前,中国算力平台已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未来,将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完善布局政策体系 —— 既优化全国算力基础设施整体布局,引导各地合理规划智能算力设施,又持续推进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质量与使用效率,巩固我国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
创新与产业融合是算力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讲话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能级跃升。
在产业生态构建与应用赋能上,多项具体举措落地明确。将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推广成熟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实施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满足行业对低时延算力的需求;加快中国算力平台建设,深化算力在各行业的赋能应用,让算力真正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开放合作是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熊继军副部长强调,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广度,通过高水平开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中国算力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为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