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jing

全球市场“变奏曲”:资金轮动、数据迷雾与AI军备竞赛下的投资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 文章来源:长江有色网 | 浏览次数:23 | 访问原文

一、美股分化:资金从“科技狂欢”转向“价值洼地”

11月12日,美股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道指涨1.18%创近三个月新高,纳指跌0.25%结束五连涨,标普500指数微涨0.21%。这一分化背后,是资金从成长股向价值股的显著轮动——科技股遭遇抛售,而金融、能源等低估值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

数据印证: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0.06%,热门中概股如拼多多跌3.2%、京东跌1.8%,而摩根大通、埃克森美孚等传统行业龙头涨幅超2%。分析师指出,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预计12月降息概率超80%),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将资金从估值高企的科技股转向盈利稳健、股息率更高的价值股。

深层逻辑:这一轮动本质是市场对“经济软着陆”预期的押注。高盛策略师表示:“当通胀回落但经济不陷入衰退时,价值股通常表现优于成长股,尤其是银行、工业和能源板块。”

二、大宗商品“多空博弈”:油价、金价、铜价走势分化

1. 油价:供应担忧盖过需求疲软信号

尽管国际能源署(IEA)下调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至99万桶/日(前值110万桶/日),但油价仍逆势上涨。美国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升级(11月10日起禁止进口俄罗斯LNG)引发供应收缩担忧,同时汽油、柴油裂解价差飙升至五年高位,反映炼油利润丰厚,支撑油价。截至12日收盘,WTI原油涨1.8%报68.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1.5%报72.3美元/桶。

2. 金价:政府停摆“迷雾”与就业数据“双刃剑”

COMEX黄金期货收涨0.3%报2615美元/盎司,但涨幅较前日收窄。市场交易逻辑陷入矛盾:一方面,美国政府停摆接近结束(参议院通过临时拨款法案),避险情绪降温;另一方面,ADP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平均每周减员1.125万人(创2021年以来最差表现),劳动力市场降温强化了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金价。

3. 伦铜:中国政策预期与库存紧张共振

LME铜价涨1.2%报9120美元/吨,创两周新高。中国10月铜进口量同比增8.3%(海关总署数据),叠加全球铜库存降至20万吨以下(LME库存较年初下降40%),推动铜价上行。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铜价将突破1万美元/吨,主要受新能源(电动车、电网)需求驱动。

三、经济数据“缺失之痛”:美国经济评估陷入盲区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警告,创纪录的35天政府停摆(10月1日至11月4日)导致关键经济数据“永久丢失”。例如,10月零售销售、工业产出等数据因调查中断无法补录,而11月数据可能因“滞后效应”失真。这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美联储模型显示,政府停摆可能使第四季度GDP增速损失0.5个百分点。

连锁反应:数据缺失迫使投资者更依赖高频指标(如信用卡消费、初请失业金人数)和美联储官员表态。11月12日,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若就业市场持续降温,12月降息50基点并非不可能”,推动美元指数短线跳水0.3%。

四、科技巨头“攻守道”:软银清仓英伟达,AMD押注AI狂飙

1. 软银“断舍离”:58亿美元清仓英伟达,转向AI初创

软银集团宣布以58.3亿美元出售所持英伟达全部股份(约0.25%股权),结束这场持续七年的投资。2017年,软银曾以40亿美元入股英伟达,后因英伟达股价暴涨(2021年峰值时市值超3万亿美元)获利颇丰。此次清仓后,软银将资金投向AI芯片、机器人、生物科技等领域,包括向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追加5亿美元投资。

2. AMD“豪言壮语”:AI数据中心收入三年翻五倍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分析师会议上放出“狠话”: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年均营收增速将超35%,其中AI数据中心收入年均增速达80%(2024年该业务收入约50亿美元)。为实现目标,AMD计划2025年推出MI350系列AI芯片,性能对标英伟达H200,并联合微软、Meta等客户优化软件生态。

市场反应:AMD股价盘后涨4%,但分析师警告,其需在制程工艺(台积电3nm产能竞争)和生态兼容性(CUDA替代方案)上突破英伟达封锁。

五、全球监管“角力”:英国稳定币规则与美元“唱反调”

1. 英国央行:稳定币监管过松或引发信贷紧缩

英国央行副行长Sarah Breeden警告,若效仿美国“宽松监管”(如允许稳定币发行方持有低风险资产),可能重演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她呼吁英国采取“更严格”规则,例如要求稳定币储备100%投资于国债或央行存款。这一立场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众议院10月通过《稳定币透明法案》,允许发行方持有商业票据等风险资产。

2. 美元“黄昏论”再起:海外经济增长或削弱美元地位

长期看空美元的Stephen Jen(曾准确预测2008年美元反弹)表示,尽管美元指数近三个月反弹7%,但海外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增长加速将削弱美元吸引力。他预测,若中国、印度等国2025年GDP增速超美国2个百分点以上,美元指数可能跌破100(当前约105)。

六、谷歌“德国算力投资”:55亿欧元押注欧洲AI基础设施

谷歌宣布,未来四年将向德国数据中心和算力资源投资55亿欧元(约60亿美元),重点支持AI训练和云计算服务。这是继微软(2024年承诺32亿欧元投资德国AI)后,又一科技巨头加码欧洲市场。德国政府回应:将简化数据中心审批流程,并提供税收优惠。

战略意图:谷歌试图通过本地化投资规避欧盟《数字市场法案》(DMA)限制,同时争夺欧洲企业AI订单(如西门子、宝马的工业AI项目)。摩根士丹利估算,欧洲AI基础设施市场2030年规模将达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结语:市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新平衡

从资金轮动到数据缺失,从科技竞赛到监管博弈,全球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投资者需警惕三大风险:美国经济“软着陆”证伪、地缘政治冲突升级、AI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但机遇同样存在:价值股修复、大宗商品再平衡、欧洲AI基础设施红利,或成为2025年投资主线。正如瑞银策略师所言:“当迷雾散去时,最先看清方向的人将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