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走势:多重因素推动锂电铜箔全线上涨
长江综合数据显示,8月13日锂电铜箔市场上涨:
4.5μm超薄铜箔:报价107500-108500元/吨,均价108000元/吨,单日涨500元/吨;
6μm主流铜箔:报价96550-98050元/吨,均价97300元/吨,单日涨350元/吨;
8μm常规铜箔:报价95300-97300元/吨,均价96300元/吨,单日涨350元/吨。
此次上涨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
成本端支撑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导致美元走弱,铜价作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其价格上行直接推高铜箔原料成本;
需求端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高能量密度车型)与储能领域对超薄化、高性能铜箔的需求激增;
技术壁垒提升溢价:4.5μm铜箔加工难度大、良率低,市场供应偏紧,价格弹性显著高于传统规格。
二、价格涨势带来的结构性机遇
1. 产业链上游:资源端与加工环节共享红利
铜矿企业:铜价上行直接利好自由港麦克莫兰、江西铜业等拥有铜矿资源的头部企业,利润空间扩大;
铜箔加工企业:超薄铜箔技术壁垒高,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等具备4.5μm量产能力的企业将通过产品升级实现溢价;
设备供应商:电解铜箔生箔机、阴极辊等高端设备需求增长,推动道森股份等设备商订单增加。
2. 中游电池企业:技术革新与成本管控并重
技术升级压力: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为应对铜箔涨价,将加速推进“铜箔减薄+复合集流体”技术(如PET铜箔),倒逼材料创新;
供应链整合机会:头部电池企业可能通过参股铜箔厂商或签订长单协议锁定供应,例如亿纬锂能近期与铜箔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成本传导能力:具备市场话语权的企业(如LG新能源)可通过提高电池产品价格向下游转移成本,维持利润率。
3. 下游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双轮驱动
新能源车市场:高能量密度车型(如特斯拉4680电池)对超薄铜箔需求刚性增强,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用铜箔需求将达45万吨,年复合增速超20%;
储能赛道:电网级储能项目对铜箔性价比要求提升,8μm铜箔凭借成本优势在磷酸铁锂电池中占比或超60%;
新兴应用场景:低空经济(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电池轻量化需求,为超薄铜箔开辟增量市场。
4. 投资与政策:资本布局与产业升级共振
一级市场:VC/PE机构加速布局复合集流体(如重庆金美)、铜箔再生回收(如杰成新能源)等细分赛道;
二级市场:锂电铜箔板块估值修复,嘉元科技(688388.SH)、诺德股份(600110.SH)等个股受资金关注;
政策红利: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超薄铜箔纳入,地方补贴(如江西铜箔产业集群)进一步降低企业扩产成本。
三、风险与挑战:需警惕的三大变量
技术替代风险:若复合集流体(如三孚新科一步法)量产进度超预期,可能挤压传统铜箔市场份额;
产能过剩隐患:2025年国内铜箔规划产能超150万吨,远超实际需求(约120万吨),行业洗牌或加速;
宏观流动性变化:若美联储降息节奏慢于预期,或中美关税休战期结束后贸易摩擦重启,可能压制铜价及铜箔价格。
四、后市展望:超薄化与高端化定调长期方向
长江有色金属网认为,锂电铜箔价格短期将维持高位震荡,但长期趋势取决于两点:
技术突破:4.5μm铜箔良率能否从当前70%提升至85%以上,直接影响其成本下降空间;
需求结构:储能领域对8μm铜箔的增量能否对冲新能源车领域超薄化带来的规格切换影响。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具备“超薄技术储备+客户绑定能力+产能弹性”的铜箔企业,以及在复合集流体领域有实质性进展的创新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