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关税政策阴影持续笼罩全球铜市,触发跨大西洋铜价分化浪潮。欧洲现货铜溢价飙升至历史高位,废铜替代需求激增,折射全球铜供应链在贸易壁垒下的剧烈重构。
一、关税政策撕裂全球铜市:欧洲溢价创纪录,跨市价差逼近千美元
美国对进口铜的关税威胁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委员会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授权启动《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调查,拟对铜等关键金属加征关税。这一政策信号直接导致亚洲、欧洲铜资源加速流向美国,欧洲市场首当其冲遭遇供应冲击。
数据揭示市场扭曲程度:截至4月底,德国现货铜溢价达250美元/吨,意大利里窝那港和荷兰鹿特丹港溢价分别为180美元/吨,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LME铜价与美国Comex铜价价差扩大至700美元/吨,较3月峰值11500美元/吨的极端价差虽有所收窄,但仍处历史高位。同花顺投顾平台分析指出,本轮价差主要由关税预期驱动,与2024年挤仓行情形成本质差异。
二、欧洲供应链告急:现货短缺推高溢价,废铜成“救命稻草”
欧洲铜市供需矛盾持续激化。德国奥鲁比斯公司虽维持228美元/吨的年度溢价,但市场传言因铜精矿加工费(TC)跌至负值,实际溢价可能更高。Argus Media数据显示,欧洲裸铜废料价格已攀升至LME铜价的98%-99%,废铜与精铜价差收窄至1%以内。该公司铜价主管Ronan Murphy警示:“若废铜价格超越精铜,将标志着市场极度紧缺。”
下游企业被迫转向替代方案。意大利电缆制造商透露,其废铜采购比例已从20%提升至35%,以应对每吨250美元的现货溢价。德国铜加工企业则加速布局非洲废铜回收网络,通过马来西亚、泰国中转规避美国关税影响。
三、套利资金涌入:亚洲铜“调头”赴美,全球贸易流向剧变
跨市价差催生大规模套利交易。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1-2月,COMEX铜较LME铜溢价扩大至950美元/吨,推动亚洲LME仓库注销仓单持续发往北美。市场估算,3-5月北美在途铜量达5.5万至6.5万吨,较往年同期增长40%。
贸易路线重构显现:南美至亚洲货源减少,非洲铜加速流向北美。中国铜材企业则因关税反制预期,大幅削减美国废铜进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美废铜进口占比已从2023年的18.22%降至19.45%,部分货源转道东南亚加工后入境。
四、新能源需求托底,长期供需缺口支撑铜价
尽管关税政策扰动短期市场,但新能源领域需求为铜价提供长期支撑。高盛预测,2025年全球铜需求将达3446.8万吨,其中光伏、风电领域需求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4.81%和15.46%。AI数据中心铜需求更呈指数级增长,每兆瓦铜用量将从25吨增至40吨。
供应端压力持续存在。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预计仅3.5%,且面临老矿山品位下降、非洲电力短缺等制约。金属资讯网指出,刚果(金)虽因中资投资增产,但印尼、刚果(金)冶炼厂投产将进一步挤压铜精矿出口。
五、市场展望:关税博弈成最大变量,结构性短缺或常态化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铜市呈现三大特征:其一,贸易流向高度依赖关税政策走向;其二,废铜替代效应从临时措施转向长期战略;其三,新能源需求与供应瓶颈形成价格“磁吸效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网提示,需警惕美国关税政策落地节奏,若加征幅度超10%,可能引发新一轮跨市套利潮。
结语:全球铜市正站在十字路口。美国关税大棒挥舞下,欧洲溢价飙升、废铜替代潮起、贸易路线重构,而新能源革命与供应硬约束的碰撞,或将铜价推向更剧烈的波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