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jing

特朗普:支持金砖国家“反美政策”关税加征10%,铜铝等关键品种应声震荡

发布时间:2025年7月7日 | 文章来源:长江有色网 | 浏览次数:78 | 访问原文

特朗普7月6日宣布对支持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的经济体加征10%关税,这一政策如同投入金属市场的深水炸弹,瞬间搅动全球供应链。铜、铝、不锈钢等关键品种应声震荡,背后不仅是贸易规则的改写,更是大国博弈下资源定价权的终极较量。

​​铜:绿色转型与地缘断供的双重冲击​​

全球铜价在7月1日至2日接连飙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和上期所库存均处在历史低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全球55%),其进口依存度高达68%,但特朗普政策直接打击南美-中国铜供应链——智利、秘鲁对华出口的铜精矿若被认定为“受金砖政策影响”,关税成本将推高至每吨200美元。更严峻的是,刚果(金)占全球钴供应的70%,而钴是电动车电池的核心材料,若其被纳入关税清单,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将面临成本重构。

但危机中暗藏机遇:俄罗斯铜业(Norilsk Nickel)宣布将扩大对中国电解铜出口,以卢布结算规避美元结算风险。同时,非洲赞比亚和刚果(金)的铜钴项目加速推进,2025年全球铜产能预计新增110万吨,或部分抵消关税冲击。

​​铝:成本重构下的“北铝南运”新格局​​

美国对俄铝(UC RUSAL)的关税威胁已导致欧洲铝价突破3500美元/吨。俄铝为维持市场份额,宣布将原计划出口至欧洲的50万吨铝锭转向中国,引发国内电解铝市场过剩压力。但中国并未坐以待毙——中铝集团联合力拓在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项目加速投产,通过“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垂直整合,将海外权益产能占比提升至35%,对冲关税带来的原料风险。

不锈钢市场则呈现“冰火两重天”:欧洲对印尼不锈钢的反倾销调查升级,叠加美国关税威胁,印尼青山集团宣布投资50亿美元在墨西哥建厂,利用北美自贸协定(USMCA)零关税优势,直接供应美国车企。这种“迂回出口”策略若普及,全球不锈钢贸易流向将彻底改写。

​​定价权争夺:从商品属性到金融属性的裂变​​

特朗普关税的本质是美元霸权的防御性武器。金砖国家正加速构建“去美元化”贸易体系:俄罗斯用人民币结算原油,巴西用人民币偿还美元债务,印度推动卢比-卢布本币结算。这种趋势直接冲击LME和COMEX的定价权——上海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已吸引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原油挂钩,形成独立于西方的定价体系。

金属衍生品市场已现端倪: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权隐含波动率攀升至45%,而LME铜期货持仓量单周减少12%。资本正从传统交易所撤离,转向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等新兴平台,这些平台推出的“金砖国家金属指数期货”成交量月环比激增80%。

​​供应链重构:关税倒逼的产业革命​​

企业被迫在成本与合规间寻找平衡:

​​特斯拉​​宣布将德国柏林工厂的铝用量减少30%,改用再生铝和镁合金;

​​宁德时代​​与印尼国有矿企合作开发镍钴矿,通过“矿产换技术”模式规避关税;

​​海德鲁​​在挪威新建的绿色铝厂获欧盟碳关税豁免,成为全球首个“零碳溢价”铝供应商。

这种重构正在改写行业规则: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数据显示,2025年Q1全球铜库存消费比降至12天,创十年新低;铝冶炼厂平均现金成本升至2800美元/吨,较2024年上涨22%。

​​未来图景:多极化金属秩序的诞生​​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加速全球金属供应链从“单极依赖”转向“多中心网络”。金砖国家正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平行体系:

•​​供应端​​:巴西淡水河谷扩大镍产能,俄罗斯扩大钯金出口,南非增加铂族金属供应;

•​​需求端​​:东盟国家承接转移的电子制造产能,中东主权基金投资新能源矿产;

​​•金融端​​:数字货币与矿产挂钩,俄罗斯推出的“数字卢布”已支持黄金兑换。

这场变局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当关税大棒挥向盟友时,美国自身也难独善其身——阿拉巴马州铝厂因欧盟反制关税裁员2000人,密歇根州汽车工会警告若铝价突破4000美元将引发大规模罢工。金属市场的剧烈震荡,不过是全球权力格局重构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