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jing

不“止”于风!电气风电初探能源供应服务!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0日 | 文章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 浏览次数:813 | 访问原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正经历着更深层次的变革,身处其中的风电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下是能源革命真正到来的时期,是国家电力领域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成本降低、商业模式的成熟极大拓宽了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展空间,抓住百年未有之发展机遇,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主动权。”趁着人流如织的商务拜访间隙,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得以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缪骏深入交流,聆听缪骏总裁对当前风电产业发展的见解,以及他所期待的电气风电未来。

1、风电的宏观机遇与微观无序

以数字化、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尚方兴未艾,第五次工业革命悄然到来。

“如果将科技创新与能源革命作为第五次工业革命的引擎,那么它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我们一定要真正地去理解能源革命的含义,它将促使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彻底向绿色、低碳转变,为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缪骏对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说。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产业层面来看,当前的能源转型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在缪骏看来,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而随着风电本身的技术进步,其已经具备了与光伏、甚至传统能源同台竞争的能力,产业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打开,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装机占比也将大幅提升。

“不止如此,能源价格是一切工业品、农业品及消费品的基础成本,从底层商业逻辑来看,随着风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以新能源去驱动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会蓬勃发展。”缪骏指出。

可以说,2020-2021年国家的一系列政策颁布,极大地提振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信心,但在宏观向好的大环境下,微观层面的风电市场还有一些无序发展的现象值得重视。

2021年的国内海上风电抢装火爆异常,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上马的海上风电项目屈指可数,平价前夕的海上风电看似沉静,实则暗流涌动。

9月,两个重磅事件打破平静,点燃业内期待——“中广核象山涂茨280MW项目”和“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项目”项目相继开标,几乎腰斩的单位千瓦风机价格让业内瞠目。

继陆上风电整机相继降价后,海上机组也步入降价行列。这是否预示着行业预测的“十四五”末期平价提前到来了?作为国内海上风电龙头,电气风电的看法或许可以代表业内多数企业的声音。

“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平价上网的双重背景下,风机销售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但海上风电平价是系统性工程,其进度不仅仅取决于主机价格,也与非技术性因素,如政策延续性、前期工作统筹协调、规模化开发、送出优化等环节息息相关。”缪骏由衷地说,“事实上整机企业几乎承担了海上风电全部的降本压力。而一个产业要发展,价值链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适当、合理的分配,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我们呼吁行业回归理性,客观面对海上风电平价发展周期。”

其实,整机商在降本增效方面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缪骏看来,海上风电的成本下降来自三个方面因素。

一方面,随着海上风机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腾出了一部分降本空间;第二,各主机厂商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度电成本,实现产品成本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全产业链在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以及风电机组大型化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风电机组整机成本的快速下降成为可能。

同时缪骏也认为,与2021年相比,预计海上风电装机量在2022年会有短暂的下探,但随着海上风机技术迭代和降本加快,装机拐点预计在“十四五”中后期出现。

“当下较为不确定的是明年风电机组的成本走向。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以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为代表的多个品种价格创新高,市场对风电未来的成本走势无法提供支持。但客观理性去看待,鉴于主机厂商在降本方面的努力及成效,我们对海风平价的提前持乐观态度。”缪骏坦言。

从国内首个7MW机组批量装机到国内首个破1000台大关的海上风电基地诞生;从国内首台8MW海上风机吊装到11MW机组SEW11.0 208发布,电气风电在中国海上风电领域创造了多个里程碑事件。作为海上风电引领者,其在推动我国海上风电的平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和作用。

2、向能源供应商转型

如果说去年10月的“风能宣言”极大地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今年国家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则进一步拓宽了新能源发展的思路与市场空间,将风电产业推上了一条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正如当前层出不穷的“零碳”、“风电+”新概念。缪骏认为,从2020到2021一年的时间内,平价已经不再是风电发展唯一主题,在国家对双碳目标铿锵有力的承诺下,处于风口浪尖的风电产业正在探寻新的契机和切入点,积极融入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历史征程之中。

“当前,新能源行业已进入到乌卡(VUCA)时代,表现为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的特点,行业进入变革期、动荡期和博弈期。首先体现在行业上下游边界的模糊,这也催生了新的发展机会;其次体现在能源种类的变革,从单一发电形式到‘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演变,给产业铺就了新的赛道。”缪骏对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说,“但从本质上来看,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博弈,使新能源产业从单一竞争变为多元的竞合关系。”

源于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荷-储各个环节耦合性和互动性增强、且不同应用场景适应不同能源匹配的特征,自2020年我国电力系统“两个一体化”发展政策出台之后,综合能源服务在电源侧、用能测的应用要义完美契合了两个一体化发展趋势,一举成为能源电力领域新的产业风口。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电气风电提出了“精于风,不止于风”的发展思路。依托上海电气集团强大的装备制造优势,电气风电开始以风电为战略支点,以新能源为核心,以“创造有未来的能源”为使命,着手从全生命周期的风电服务商向零碳能源服务商转型。

在此契机下,“广东汕头智慧能源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是电气风电首个工业园区级的“风、光、储、充”一体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于2021年5月投入商运。项目集风力发电机组、屋面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工业负荷、充电桩等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运行和优化调度,构建了智慧能源系统。

在刚刚落幕的风能展上,该项目获得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颁发的“零碳园区”权威认证,成为电气风电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成功案例。

可以说,作为电气装备制造国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在协同上海电气集团资源、发展综合能源业务上,电气风电在源侧、网测均具备得天独厚的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中央研究院也在风能展期间重磅发布了储能解决方案,成为电气风电发力风储业务、拓展能源供应服务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

“市场在变化,需求也在变化,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下,风电产品必须面向未来。电气风电也正在以身作则,探索从风电供应商向能源供应商转变,为零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缪骏坚定地指出。

3、实现技术领先下的成本领先

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国补即将退出,对于如今的海上风电而言,最大的挑战依旧来自于平价阶段严苛的度电成本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全行业降本的巨大压力。

在缪骏看来,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抓手,电气风电也将秉承“技术领先下的成本领先”产品竞争策略,从技术进步、运营效率提升、商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电气风电将长期聚焦技术进步,依托机组大型化研究、数字化运维技术等,提升风电发电效率及风电场收益水平。

风机产品方面,电气风电推出适应海上中低风速区域的机型EW 8.0-208/EW 8.X-22X、海上高风速区域机型EW 11.0-208/ EW12.0-220,以及陆上WH4.65N/5.0N-192。

值得一提的是,电气风电新品的高度平台化、模块化使其产品开发更敏捷、定制化效率提升。在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注重穿透性,提升可靠性,并进一步探索核心部件材料创新。

我们都知道,海上的运维成本占据全生命周期成本很高,而数字化是破解海上风电运维难题的不二之选。在数字化运维方面,电气风电以风机为旋转的数据中心,以海量运行数据为基础,推出覆盖终端、场端、云端的全方位数字化系列产品,打造综合性的数字化风场解决方案,致力实现性能极致及风场运营效率的提升。

先进的创新能力来自于电气风电对人才和科研体系的搭建,长期以来,电气风电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聚焦全球科技人才,目前已布局七个研发中心,同时还与全球3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大研发体系架构。

在商业模式的构建方面,缪骏一再强调,“边界打破和重构”是风电的必经之路,“风电+”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风电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一段时期以来,“风电+储能”、“风电+零碳”、“风电+乡村振兴”等综合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风电+”也应具备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风电+其他能源”,践行电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二是在新能源倍速发展下,以新能源为驱动的产业也将蓬勃发展,如碳市场、绿色交通市场、氢能等。

如果把“风电+”当成一个生态,那么生态一旦构成,个体之间将紧密吻合。在缪骏看来,正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紧密吻合,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才能加速落地。“因此,电气风电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整机商,在风电机组核心业务方面,一方面将坚持海陆并举的发展战略,保持海上优势的同时提升陆上风电份额;在一体化项目方面,我们也将继续协同大电气优势资源,探索综合能源业务。”

未来,电气风电将继续践行“风电+”的战略,从供应链、产学研、技术创新、数字技术等多方面发力,迎接风电平价的同时,推动以风电为主体的能源巨轮驶向新航道。